鄧學平
  討論我國傳統政治制度的著作,一般或是學理性強而缺失可讀性,或是限於描述歷史缺乏深度的思考,而《帝國的終結———中國傳統政治制度批判》承續了易中天先生著作淺顯易懂、風趣生動、見解獨到的一貫風格,即便討論的是政治制度這樣的嚴肅主題,也絲毫不會讓人有枯燥乏味的感覺。書中所謂的帝國,是指從公元前22l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到公元l9ll年大清王朝滅亡之間的中國,也即通常教科書中的封建SD記憶卡中國。該書被易中天先生自評為迄今為止最為用力也最為看重的一部著作,其對帝國命運所作的盪氣迴腸的分析,釐清了帝國的存在邏輯及其內在矛盾,對於我們凝聚改革共識、共築“中國夢”的理想具有積極的啟發意義。
  正如錢穆先生所說:“任何一制度之創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內在的用意。”不能否認帝國制度在相當程度上是符合當時國情的,否則難以解釋帝國制度為何會存續兩千年之久。易中天先生認為帝國專制之於農業社會的中國是一種必然。新竹買房因為農業生產是依靠天時、地利、人和的,尤其恐懼戰亂的破壞,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而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專制社會無疑能結束軍事紛爭,達致社會安寧。儘管帝國不受約束的權力恣意也讓這個農業民族不堪重負,但在武力和權力之間,兩害相權取其輕,農業民族依然更傾向於選擇權力。
  帝國應農業社會而生,其後也及時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保證帝國的生存和延續。首先,帝國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壓制民間財力。帝國很清楚,它的生存基礎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和一盤散沙的孤立的農民。其次,帝國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控制民間思想。書中道:“專ssd固態硬碟制主義比誰都清楚,思想自由是它的死敵。只要人們能真正自由地思想,專制就不會有存身的餘地。”帝國將儒教尊為國教,政權只向儒生開放,從而一舉收買了知識分子。帝國還通過它強大的意識形態說服功能和道德教化功能,將帝國的那套“君君臣臣”的倫理灌輸到每個普通人的心裡。
  帝國雖然具有封閉的穩態結構,但存續期間卻經歷了數十個王朝。那麼王朝的更替和帝國的存續之間是否具有某種內在的聯繫呢?該書認為,帝國內部其實存在著深刻的矛盾,這種矛盾只能通過王朝更替這樣一種極端的形式來獲得解決。首先,帝國制度必然導致腐敗。因為“作為一種集權制度,帝國規定了資源和財富可以通過權力來剝奪和占有的基本原則”。由於權力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巨大的資源,可以贖買,所以有權力的地方就會有腐敗的可能。官僚腐敗,官逼民反,王朝的統治基礎就會動搖。其次,帝國容納不了繁榮和富強。國家財富增加,要麼導致統治者窮奢極欲,要麼導致其好大喜功,大動兵戈。另外,由於財富增加不均等,富人兼併土地,當土地集中到一定程度,王朝的安寧也會受到威脅。當一個王朝達到它的鼎盛隨身碟時期後,必然會走下坡路,擺脫不了滅亡的宿命。
  既然帝國的穩態結構必須通過王朝更替這一手段來維繫,那麼當顛覆王朝的力量超出帝國的框架時,帝國而不僅僅是王朝的命運就會抗癌食物受到嚴峻的挑戰。十九世紀中後葉,當一種迥異於中華帝國的西方列強來顛覆大清王朝時,隨同大清王朝覆亡的還有古老的帝國制度。
  時至今日,我們大都能意識到帝國的政治制度是我們的民族在近代落後挨打的總根源。帝國政治制度的最大特點是皇權至高無上、權力主宰一切以及社會資源按等級權力進行分配。帝國對工商業的抑制,對思想的控制,使得個人抱負只能通過仕途來得到施展。帝國將它本身必須仰仗的社會精英卡死在權力一條道路上,致使帝國的生產力和科學技術長期停滯不前。由於權力遵循總量守恆原則,具有排他性、獨占性和壟斷性,一個人權力的增大必須以其他人權力的減少為代價,因此對權力的追逐和爭奪成了一種零和游戲,很難找到共贏共存之道。這使得帝國內部充滿了內耗和破壞,前朝創造的財富和文明很可能被後朝付之一炬,社會文明水準提升緩慢。帝國權力主宰的社會也排斥、禁絕自由思想。而一個沒有自由思想的社會,不會有批判和反思能力,從而也不能為自己的命運拓展新的空間。
  在一個權力受到限制、市場和規則居於支配地位的開放社會,情況可以完全不同。個人可以在市場、學術、藝術、公益等不同領域來施展個人抱負。市場雖然有競爭,但更多的卻是合作。l8世紀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早就指出市場交換的另一面就是彼此間的依賴和合作。由於市場是開放的,能夠共同把蛋糕做大,從而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包容個人雄心,將其導入一種互益的合作軌道。學術、藝術、公益更是一種互相啟發、互有助益的事業,能使不同的個人智慧和雄心共贏共存,造福社會。個人智慧盡情揮灑、個性活力盡情釋放,正能量源源不斷地涌發,整個社會就會不斷地發展和進步。
  《帝國的終結———中國傳統政治制度批判》一書給我們的啟示也許是:實現“中國夢”不僅需要我們扎實的推進市場化進程,還需要我們積極開展政治和法治文明建設。只有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使市場和規則取代權力成為社會的支配性力量,我們國家才能成功完成現代化的轉型。制度經濟學的研究已經證明,制度變遷只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只要堅守正確的方向,不斷地試錯和總結,這個過程或許漫長,卻一定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人民檢察院)  (原標題:反觀傳統政治制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uhpjrht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